陕西富能律师事务所
 
 

 

我有幸结识井勿幕、井岳秀孙女井亚莉

                            

井勿幕、井岳秀仲昆,在辛亥革命特别是陕西民国史上无疑具有独特的地位。而在我们生长的榆林,这位做了20余年陕北镇守使的井岳秀,更应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可惜,近年来在我周围,每当我有意识地提及他们包括一代报人——陕北文化名片张季鸾先生等这些民国人物时,大家都已显得十分陌生和遥远。即使所知,也多是从传奇、演义中获得的片语逸闻。而此时,我有幸结识了井勿幕、井岳秀的孙女井亚莉女士,她能帮助我们更多、更真实地认识这些先贤。

缘分仍来自这些先贤的余荫。父亲武绍文在整理祖父、民国书家王雪樵的遗墨、轶文中,涉及有井岳秀(字嵩生)部下为井过寿求字、赴榆状告乡绅、井带姨太拜访祖父等趣事,其中肯定也不乏传闻、演义成份。在汪运渠老师《逆风塞上  注魂墨中——读民国书家王雪樵》及父亲为人美即将出版的《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民国·王雪樵卷》撰写的《雪樵年谱》等文接连问世后,两月前,父亲告诉我,井岳秀先生孙女井亚莉女士在西安(后订实是来榆期间)给他打来电话,交流了读文后有关祖上交往的看法、史实。并说约好让我下次去西安时拜访井女士。同时嘱我一定要礼貌地询问一下井女士出在哪一公子门下,祖母是其祖父哪一房夫人。可见井大人姨太多、欺男霸女之嫌在当地人印象中的深刻与事实间的差距。

2013515(星期三)下午,前日刚从广州回来的井亚莉女士如约和我在西安东关鸡市拐上岛咖啡会面两小时,谈兴未尽。

井女士看上去比交谈中确定的年龄(1955年)要小,名门之后,谈吐不凡。约定先辈有交,姐弟相称。首先赠我已签名的其兄井晓天等共同编著的《辛亥先烈井勿幕先生遗作及纪念文选》一书。谈及勿幕先生31岁被枪杀后嵩生先生的动情和悲愤,对凶手亲手剥皮、剜心的残酷与理解。而因勿幕先生无子,岳秀先生的姨太大多在此后集中迎娶,其中重要原因是鼓励尽快生子,首先立嗣于勿幕先生,所赠书编者井绍文先生即是1922年出生在榆林,立嗣于勿幕先生。按井姐介绍,嵩生先生共娶八房夫人,除原配夫人来自家乡蒲城外,其余均为榆林周边,没有传说中的十七、十八姨太。其中有一李姓姨太当时离了婚,而且允许改嫁。其父亲属奶奶乔夫人生,是榆林青云乡色草湾人,家境普通,但深得爷爷赏识。改革开放后同其家人恢复有联系。对于爷爷井岳秀的死因,一直有许多传说,确切的是巡城回来,枪按习惯一直在顶火,几个夫人打牌,一张牌掉桌下,一夫人有身孕,他弯腰替其拾牌时,顶动机扣,走火中枪身亡。其逝后,由长子龙文持家,携另五位姨娘(除生母去世,另两位姨娘分别在其父生前、身后改嫁外),婶娘(勿幕妻),姐姐、弟妹们(包括勿幕的女儿)仍共同生活了十年,至1945年弟兄们相继成家得子,家太大难以维系才分炊。它与榆林的传闻不符,也令人惊叹其家庭教养!期间,生父入国立武汉大学。中间几个弟兄的学费都成问题。其大伯即传闻中井大人恶少井龙文为其艰难筹措。

盘据一方,盛传搜刮民财的陕北镇守使井大人家,经济窘迫竟到如此程度,今人可能难以置信。但井姐讲,解放后龙文大伯是靠卖烤红薯、炒毛粟子在维持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直至1985年去世,就可见其真实的经济状况。对龙文先生与榆中学生戏场风波、打人的“正史”,井姐说,她和姐姐井亚玲三月份来榆曾见到长期为井家男女老幼理过发的白师傅之子白振华,提供当年井家公子只有龙文一人外出有兵士随后,原因是他有病,戏场风波便是病发倒地后,卫兵与不经意踩踏者发生冲突所致。是否此说,但身为榆林王的家长能为子道歉,让其停学,何不令今时代诩为“三个代表”的榆林执政者汗颜。

谈及家庭史料,学档案、管档案一生的井姐称至改革开放时,家中可以说片纸不留。除祖父去逝后流离颠沛、政权更迭外,大量损毁是在“文革”期间。这和雪樵先生遗墨的命运经历何其相似!现收集到的资料均是改革开放后遍从陕西、广东、台湾等文史、档案和友人手中获得。两姐妹曾以报团旅游台湾的名义,行程前就商定脱团到台湾“国史馆、党史馆”查阅资料,收获颇丰。其称,在榆林有人藏有井岳秀和张季鸾的合影,但要价不菲,秘不示人。讲到这,谈及方志书所涉张1934年回榆时,井对张极尽阿谀奉承之词,其实,井的一个姨太是张的侄女,按辈份,井应称张为叔,是有长幼之分的。可见,按革命后的思维理解并不准确。

谈及井家之后,辛亥革命后已无人在蒲城生活。解放前就在西安有商号“公正和”维持生活。现大多在西安,有的在北京和上海生活、居住。井姐父母生有三女二子,哥哥井晓天,1947年生,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家庭史料整理包括已出版的《辛亥先烈井勿幕先生遗作及纪念文选》一书的执笔,下一本将是有关岳秀先生的。井姐谈及这些,在感慨艰辛的同时,流露出自豪,她和姐姐亚玲近年四处奔波,负责收集资料,丈夫十分支持这项工程,需集中讨论交流时,家中就是场所,丈夫负责买菜做饭。她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和使命,觉得井家的历史不能从自己这代隔断,后人有义务抢救、整理这段历史。

井姐询问了我们家族情况,我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父亲在各界支持、帮助、参与下抢救王雪樵先生书法成就与历程,介绍了近期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民国《王雪樵卷》将与于右任、王世镗、马一浮同期出版的消息,以及陕西书协汪运渠老师将其与党晴梵、张寒彬等列入民国陕西书法13家进行研究的近况。我们共同认为,民国是中华民族十分重要的时期,历史不能隔裂,民国人物包括两家先辈都十分值得研究总结,后人有义务和责任抢救他们的史料,从中定有我们所缺失的精神财富。我期望与他们在西安的其他家族成员相聚,欢迎他们再回榆林。



作者:武广韬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456    更新时间:2013-07-22    文章录入:admin
 
  • 上一篇文章: 我对读书的浅显认识

  • 下一篇文章: 致谢浦志强老师

  •  

    陕西富能律师事务所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 陕ICP备11002016号

    地址:陕西省榆林市高新开发区阳光广场西南侧榆商大厦B座27层  电话(传真):0912-328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