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踪志愿军伯父的欣慰和遗憾
电影《集结号》曾在全国热映,我家也有一个类似《集结号》中的故事。
民国陕西书法家王雪樵先生的二儿子王曾佑,小名温温,1921年农历3月初8生,是我的伯父。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八军204师612团机枪二连的一名战士。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员,跨过鸭绿江,入朝通讯地址是朝鲜战字5030信箱3区队独立二小队。后再无法联系,至今下落不明。
出生于1963年的我,从记事起,就常听祖母、母亲向我们兄妹们念叨:你们有一个志愿军伯父,抗美援朝中去了朝鲜,出国前和入朝后还来过两封信,给你们在新疆工作的伯父寄过四万元旧币,之后再音讯全无,不知活不活着?在朝鲜?还是在台湾?你们长大后能去找一找……。幼小的我们对亲情、思念不可能有太多的理解,仅从“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旋律中感到伯父赴朝参战是一种自豪。虽然家人也不时谈到过查找伯父下落的事,但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极不正常,家里人整天在为生计而犯愁、奔波的年代,查找几无进行。虽也找过我们县里的人民武装部,答复是:因我伯父是在包头警察局当差时参加了董其武先生的绥远起义而接受整编去了朝鲜,在家乡陕西神木没有他的入伍档案,无法查找……。家人除过叹息,再也无遐顾及。
改革开放后,家中日子日渐好起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们兄妹步入中年,事业小有成绩,祖母虽已去世,但父母仍把寻找伯父下落的事当作一个未了心愿,整修祖坟时在母亲提议下还为失踪的伯父立上一块纪念碑,刻上了“志愿军战士王曾佑”。在这种亲情的感染下,我从2006年起,便自告奋勇地向家人宣布,愿承担查找失踪志愿军伯父的任务,我的表态获得了家人的一致赞同,母亲当即表示,她愿提供伍仟元费用。远在新疆的伯父不仅提供了伯父入朝前后的部队番号,而且来信予以鼓励。
我按获得的材料认真、诚恳地开始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写信,中心意思只有一个,就是能由军队机关证明王曾佑当年确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曾赴朝鲜,对他的下落予以查实,以慰家人。几年来,我的信投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投遍胡总书记、温总理、军委郭伯雄副主席,……,在朋友的帮助下,受到陕西同乡、总政办公厅刘沣韬首长的帮助,他以总政信访局向沈阳军区发函,搞清了68军的演变、直到被撤销,档案归解放军档案馆存档。首长亲自到档案馆查到战士名册,但告诉我没有王曾佑的名字……,他还建议我在参加绥远起义的包头查找,好主意!我给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史志部门致信,倒是很快在2012年9月3日、5日分别接到内蒙古自治区史志办赵处长、包头市档案馆李馆长的电话,前者称区上没有包头警察局和绥远起义的档案,后者告诉我解放时包头有三个警察局,但无我伯父的名字。近期,我想到了微博的作用,发出后没几天,记者朋友刘虎就告诉我一个兴奋的消息,有一网友的祖辈是68军612团的,可能有情况,但又无下文。不过他很快提醒我,如果战士名册中没有,极有可能是被俘,因为这是当年的“规定”,我再次发出微博求证,至今无人告诉我真相!友人建议我向马英九办公室写封信,他们那边重视。我让在台大交换的儿子试试……
寻找失踪志愿军伯父的历程仍在进行,我犯傻地认为,曾被我们斥责为美帝国主义的那个国家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后不久就公布了全部参战人员的英名录吗?难道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会连他们也不如吗?
《集结号》“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讲述,就是这种民意的迸发和体现。朝鲜战争停战已过花甲,活在今天的人,包括当局者,应该给类似我伯父这样千千万万入朝参战、至今下落不明的人有一个说法,以慰英灵,以安民心。因此,我有信心,期待着寻找到入朝失踪志愿军伯父的下落,因为,一个民族不能长期对小人物集体失记,人本的归复,必须要求修改制度的设计,一个现代国家,只有对他的国民(包括逝去者)负责,国民才可能热爱这个国家,因此,我有理由期待……
作者:武广韬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190 更新时间:2013-05-30 文章录入: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