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行之一
——游福建永定土楼
今年12月8日——12日,享受了陕西省律师协会组织的到福建厦门市的疗养,期间游览了永定土楼、鼓浪屿、胡里山炮台,还眺望了台湾当局管辖的金门大担、二担岛。
出发前,有同事说:“徐老师,你这次疗养旅游一定要写游记啊!”。为了同事的嘱托,特将此次厦门之行的游览经过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12月9日,厦门、龙岩一带整日下雨,但根据行程我们还是冒雨游览了龙岩市永定土楼。
永定土楼是福建土楼的精华。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南靖、华安,永定等地。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将未经烧焙的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最高为五层半)。总数达30000多座,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故又称"客家土楼"。
永定是纯客家区,是福建拥有土楼最多的区,总共有23000多座。分方形,圆形,五角形,八角形,日字形,回字形,吊脚楼等多种类型。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
当日早上八点多我们乘坐旅游大巴从厦门市出发,先行驶一段普通公路,然后上高速,再走一段盘山公路。十二点左右到达高头乡高北村,这里是土楼集中区,可见到公路边有大量的土楼,但主要是方形土楼。
午饭后跟随导游先后游览了承启楼、福泽楼、侨福楼。其中承启楼是规模最大的土楼,被称为“土楼王”。该楼为圆形,一共两个出口,其中入口的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承启楼第二环门楼对联:“承前启后阅尽人间春色,继往开来饱览世纪风光。”横楣为“神州第一楼”,。表明了该楼主人的人生态度及自信。
由于下中雨加之游客很多,摩肩接踵,故只能走马观花的游览,好些景象只能靠导游来介绍。
承启楼占地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最鼎盛市曾居住过800人。
承启楼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江家人历三代,费时半个多世纪,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家族之城。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
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
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型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福建民居是一座土楼,就是承启楼。
与承启楼相邻的侨福楼建于1962年,是曾侨居海外的江氏三兄弟花费近十万元人民币所建,为圆形土楼,坐北朝南,直径45米,高三层。内通廊式。门口对联为:侨资兴建光闾里,福泽覃敷利国家,横楣为宏业千秋。因居住在这里的江氏家族中出了10位博士,被称为“博士楼”。这也是该楼闻名所在。
客家人为什么要修建土楼呢,经分析考证,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自我防卫,客家人是因为战乱、饥荒等原因从中原迁到自认为土地比较多的福建等地,但这里可耕地也不多。因此客家和当地人之间、客家人之间常有非常血腥的械斗,有些土楼有暗道、暗门,如果守不住了,可以让族人逃出去,同时,土楼所有房门均向内开,二层以下不设窗户,这有利于防匪防盗防猛兽;其二对传统的维护:同样因为缺耕地,客家人不得不重视教育和想办法往外走、出洋,因此出了相对更多人才和富商。其三就地取材:土楼是木头、石头和泥做的,闽南当地有很多。
土楼大多建于山区,是怎么为外人所知呢?据传不知是
1981年还是1982年,美国的卫星从天上发现中国南部有一堆一堆的像是核反应堆的建筑物,于是派一对中央情报局特工伪装成游客,专程来中国观光拍照,最后发现原来是很特殊的民居建筑,不是核反应堆,这样,福建土楼才被世界发现。2008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归途中,突发诗兴,作诗一首《雨中游福建永定土楼》,千里迢迢赴永定,淅淅沥沥雨不停。聪明睿智客家人,用土建起楼高层。防匪防盗防猛兽,千秋万代永无忧。处在深山人未识,美人惊吓闻全球。算是对这次土楼游的总结和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