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父——民国书家王雪樵

王雪樵,名光荫,以字行,号雪山樵夫、 右军之裔、一苇居士、慕陶馆主、寒鸦等。1894年(光绪二十年)农历2月18日生于神木县城北十字西街八号王宅大院。1915年受前辈李根源、裴宜丞先生推荐,以肄业北京法政大学资略从政,任陕西省长李根源先生要秘,北洋政府农商部主事。因政见不宜,1924年息隐家乡,间任府谷麻地沟县丞,新编八十六师高志清驻南京国防部代表,扎萨克抗日政府秘书科长。1939年病逝,享年四十六。是潜心书法,自成一家的陕西书法大家和文化名人。时与于右任、王鲁生、李棠等诸书法家齐名。有墨迹遗存神木二郎山、榆林红石峡、西安大雁塔等名胜和家乡或北京、湖南、太原、南京、西安、杭州、五台等名城古刹。
父亲武绍文,系祖父四子,自幼过继其舅父武止戈先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始,承蒙改革开放,在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率雪樵后裔,收藏、整理其书法作品、资料、支仪,供专家学者研究,已过三十年。在其书法成果近乎湮灭的四十余年后,首由《榆林报》、《塞上柳》、《榆林教育》刊发介绍先河。1988年《陕西日报》名人小词典立传《王光荫》。榆林学院延增成老师热心奔走,责任编辑桑勤志老师慧眼识珠,1989年,首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集先生书作六十余件,出版《王雪樵墨迹选》。其后,《陕西日报》、《美术之友》、钟明善《意象艺术散论》、《中国书法报》、《榆林诗词》、《神木县志》、《神木政协文史资料》、《神木书法作品集》、《榆林地区志》、《榆林地区人物志》、《榆林民国史》(待出版)、榆林政协文史资料《历代名人在榆墨迹选释》等,对其书法、国学成就均有介绍和肯定。2011年,陕西书法协会学术委员会确定将其与宋伯鲁、蒙寿志、闫甘园、王世镗、于佑任、茹欲立、寇遐、党晴凡、张寒杉、岳松侪、陈尧廷、段绍嘉等13人作为陕西民国书法史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汪运渠先生在2011年五·一期间,亲赴雪樵故里,成文《逆风塞上 注魂墨中——读民国书家王雪樵》先后刊发于《书法导报》、《收藏界》、《陕西书法》、《三秦文史》、《各界》、《艺术品鉴》等权威刊物。并将对上述13位陕西民国书法史代表人物的介绍统一集结出版,成为陕西乃至我国民国书法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后,《陕西日报》、《华商报》、《榆林晚报》也从不同角度对雪樵先生的书艺及国学底蕴予以介绍和展示。
2011年7月,时任榆林市市长胡志强对雪樵后裔提交的《关于王雪樵书法艺术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及建议》作出批示。日前,由神木县政府原副县长乔振民倡导的“王雪樵书法艺术研究会”在家乡成立。中国书协原副主席钟明善题写了会名。神木县政府近期公布新增十三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城北十字西街8号、9号雪樵故居位列其中。
更令人欣慰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通知:我们收藏征集到的雪樵先生墨迹170余幅,已收入“中国历代经典碑帖·民国丛书”,确定全部以《王雪樵卷》结集出版,这是民国书法成就的最高展示。据悉,迄今与先生一同入选、同期出版的还有于右任、王世镗、马一浮等先生。神木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拨增印经费60万元,将其作为对外交流的文化礼品。
三十年来,各界对祖父书法艺术的研究评介及肯定主要可归纳为:
一、书风个性鲜明,卓然自成一家。他的“魏隶参合”自成一体,碑派造诣鲜明、突出,是受后人检验的主要依据。早在1926年,雪樵先生受于右任邀请,冒雨驴背一月,去参加庆祝西安解围活动。其中有一项为“游艺大会”, 雪樵先生被公推题“游艺大会”额,受到于右任、冯玉祥及二百余名流赞评。1936年,雪樵参加“北平笔会”,被评列为北方第六,奠定了他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的地位。
二、国学底蕴深厚,才华不辱名流。王雪樵少壮时居官在外,有条件遍游北京、西安、南京、五台、泰山、杭州、包头等名城古刹,广泛学习、揣摩秦汉魏六朝书法碑碣三十多年,结识并得益于康有为、于右任、裴宜丞、林琴南、袁伯玉、冯玉祥、李棠、崔焕九等书法前辈及同道,均有交谊之佐证。是天赋、学养、勤奋、环境造就的一代名流。是晚清以来以康有为倡导的碑派书家中,极有成就的一位。雪樵诗文存世不多,现已确认的有《重修古佛洞碑记》一文,诗体八首,赠答自撰二十联。从中足以发现他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学养。著名学者、陕北文化研究专家龙云先生在《为了我们共同的诗姓家园》一文中说:“……真正土著者,如裴廷藩、王雪樵诸君,他们是构成这块诗姓土壤的有机成份,在他们的催生下,现在的中老年一代及青年一代茁壮成长起来”(见榆林日报2008年3月1日第6版)。作家张泊在《雪山樵夫》一文中称其“英年早逝的他,曾以一管秃笔,名扬了半部中国,像一颗划破北国的流星,殒落于黄土的蒿草之丛”。由此可以肯定,雪樵先生深厚的国学底蕴,不辱名流的才华,使其可以成为民国时期家乡无可争议的文化领军人物之一。
三、生性嫉恶如仇,长存骇俗之举,具有名流个性。雪樵先生有幸在上世纪初走出封闭、落后的家乡,入北京法政大学接受近代民主、法治教育和“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潮流的洗礼,极具资产阶级法律教育观和启蒙主义思想。因与政见不合,过早息隐家乡,又使他能广泛接近山野,长期混迹平民生活,造就其嫉恶如仇、长存骇俗之举,但又举止随和、至深同情心和高雅脱俗的志趣,具有中华民族传统优良品德。1923年他回到神木后出任神木大学堂堂长(小学校长),开设数学、史地、格致(自然)、体操等课程,进行新式教育。和旅外回乡学生史仙洲、张耀廷、郭莪村等人一起竭力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张毅等人成立“天足会”,自任会长,鼓吹妇女放足,触动世俗,均可佐证。
为展现祖父的书艺成就,感谢各界对祖父书法研究的辛劳,拟将各位大作择一刊出,供同仁品鉴。
附:雪樵先生部分作品:
 
 

作者:武广韬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6097 更新时间:2013-06-11 文章录入:admin |